从进入学校算起,至今16载,今年夏天算是为学生时代划上第一个句号。结束传统的中国式的求学生活,开始以一名成人的身份来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情不自禁的想要对与青葱岁月息息相关的教育大业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见到过00后的一代,感觉我们这代还是幸运的,幸在童年时代还没有如此发达的网络,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才得以有了丰富的童年生活,即便是不可避免的一次次的面对升学的压力。我的小学生涯是在转学中度过的,掐指算来,5年小学在四个不同的学校度过,从某个角度来看也算是一笔财富吧,至少增强了适应陌生人群的能力。

当年的小学,特点是好坏分明,好小学名扬四方,家长各种托关系走后门希望能把自家孩子送入,但与如今不同的是,即使有关系还是要考试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考核标准。不得不说,如今义务教育分片入学制度除了为兴旺了学区房市,还真得看不出实质的好处,了解了些美国的一些教育制度,不得不联想到这又是吸取美帝制度的“精华”。如今想要上一所好的小学、初中,不再拼成绩,主要是拼爹。拥有了的足够的人民币,就可以拥有寸土寸金的学区房,也意味着拥有更优良的教育机会,这真与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生之不平等的观念一脉相承,这下从根源上增加了阶级流动的难度。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有。

接下来便是令人垢病的应试教育,升高中我算是复读了一年的,毕竟中考筛选比例比考大学高的多,我们那市里至少有3万考生吧,而重点高中招生不过一两千。应试虽然会生产一些眼高手低只懂做题的“书呆子”,但以我的经历来看,这部分人的“呆”只是暂时的,能够通过应试炼狱的大多还是执行力强,有耐力,又不笨的学生。我很赞同一句话:学习是一种能力。连这点东西都学不来,只能说明你不太适合学习,可以考虑发展其它特长了,再读也只会误入歧途。而对于应试,它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公平。即便是一考定终身,也远远胜过连PK的机会都没有,就眼征征看着没自己努力,成绩没自己好的富二代获得了保送资格,轻松的成为名牌大学生吧。

近几年的高考招生政策变化,几乎将穷人家的孩子的上升通道封死了。首先,从入学上来说,各种素质教育、特长招生、校长推荐……无不进一步侵占了通过高考入学的机会。素质教育无非将学校教育时间挪到了课下,还需要家长支付不少的辅导培训费用,谁家孩子真的“素质”了,就没机会再“教育”了。要知道贫困家庭是没有财力支付“素质”花销的。穷人家的孩子往往除了学习好,没什么特长了,校长也只是为毛爷爷或者领导推荐。一切跟平民的孩子无关。再者,大学不断扩招,看似机会更多,其实是学历价值贬值,举全家之力培养的大学生,出了校门却没市场,这无疑又兴起了读书无用论的论调。

中国大学教育水平,不得不说,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水。我作为一个国内排名30多的大学毕业生,我感受到的本科的教育是,老师不耐烦,课程设置陈旧而不合理。老师估计都是曾经的幽怨学霸,枯燥无聊,行事怪异。各种实验、实践、实习、设计流于形式。学生说老师不行,老师说学生不行,归根结底应该是制度的缺陷吧,要不何以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仅学习上,在管理上更是病态,不要谈什么自由,完全是另一套官僚系统,职称之争,财务黑幕……甚至办个活动竟然还停留在拉人充数来虚张声势赚功绩的现象,我们被听讲坐,被运动会,被公益,被水军……大学,有点思想就很难理解这些大家都习以为常很多年的事情。

马上要离开校园了,还好大学这么令人失望,不会太伤心,倒是有点迫不急待,想想只能凄凉的哑然失笑。

谈谈教育 - boboidream - 一肩月光

图片版权:In Pursuit of Knowledge by Anis Shaikh